遂宁市长何华章个人资料_何华章为什么被调查_何华章老婆是谁

遂宁市长何华章个人资料_何华章为什么被调查_何华章老婆是谁

当选为市长的何华章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

何华章说:“接过市长的接力棒,既感到荣幸又深知责任的重大,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已定的重大方略走加快发展之路、走绿色发展之路、实现遂宁社会经济跨越发展。并承诺一要聚精会神加快发展绝不动摇,始终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重大项目推进为抓手,进一步推动产业崭新升级。二要全力以赴改善民生决不懈怠,把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竭尽全力让全市人民得到更多的实惠。三要务实高效依法办事,绝不推诿。坚持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透明决策、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依法承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行政职责。四要公正廉洁、坚守底线绝不谋私。要做正确的事,正确的做事,为实现遂宁的绿色崛起而全力以赴。”

遂宁市长何华章个人资料_何华章为什么被调查_何华章老婆是谁 第2张

遂宁市长何华章个人资料_何华章为什么被调查_何华章老婆是谁 第3张

大公网 3月19日讯 据本港媒体星岛日报报道,昨天政界又传出四川遂宁市长何华章被调查。何华章是传媒川军的领军人物,曾任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是原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爱将,有消息称他卷入“中国报业第一股”博瑞传播黑幕。前天下午,遂宁市委常委举行会议传达两会精神,何华章缺席,据悉他于当天被带走。

五十岁的何华章,成都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自筹资金三十万元,九十年代初创办了小报《成都商报》,担任总编辑、社长。他后来又成立了博瑞投资有限公司,取得了《成都商报》广告、发行经营的独家代理权。由于《成都商报》发行量在短短的三年内猛增到五十万份,给博瑞公司带来了优良的经营效益,到一九九九年,博瑞公司的资本飙升至五亿多元。

一九九九年七月,博瑞公司购买上市公司四川电器百分之二十七点六五的股份,更名为博瑞传播公司,成为中国股市的第一家传媒概念股,形成了一个庞大企业集团。这次购并案轰动业界,令众多后来者效仿,何华章本人的财富也因此暴涨,一跃而为亿万富翁。

他获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赏识,后来担任成都日报社总编辑、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副市长、市委秘书长,二○一二年担任遂宁市市长,也是全国人大代表。李春城在十八大之后落马,博瑞传播一度跌停 。

何华章同志简历:

何华章,男,汉族,1964年6月生,四川成都人。198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编辑。现任中共遂宁市委副书记 、市人民政府市长、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

1981.09-1985.07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学习

1985.07-1991.06 四川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编辑;

1991.06-1993.09 四川人民出版社政治编辑室副主任;

1993.09-1994.06 成都商报社常务副总编辑;

1994.06-2000.12 成都商报社总编辑、社长;

2000.12-2001.06 成都商报社社长;

2001.06-2001.08 成都日报社总编辑;

2001.08-2002.09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临时党委副书记、编辑出版委员会总编辑、经营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成都日报社总编辑;

2002.09-2002.12 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编辑出版委员会总编辑、经营管理委员会总经理,成都日报社总编辑;

2002.12-2003.08 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

2003.08-2003.08 成都市市长助理,市委宣传部部长;

2003.08-2003.09 成都市副市长,市委宣传部部长;

2003.09-2003.10 成都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

2003.10-2006.02 成都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贸促会会长;

2006.02-2007.12 成都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贸促会会长,市台商投诉中心主任;

2007.12-2008.01 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市社科联主席(兼), 成都市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市贸促会会长,市台商投诉中心主任;

2008.01-2009.04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

2009.04-2011.11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兼);

2011.11-2012.03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市委宣传部部长,成都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兼),成都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兼);

2012.03-2012.04 中共成都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

2012.04- 中共遂宁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代理市长、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

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第十次党代会代表,十届四川省委委员。

2012年5月30日在遂宁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当选遂宁市人民政府市长。

遂宁市长何华章个人资料_何华章为什么被调查_何华章老婆是谁 第4张

从《成都商报》的崛起到金沙的全国闻名,人们一次次听到“何华章”的名字。他是一个冷静并且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报业老总,甚至有时因为“固执”会被人误解;他是一个注重实效的副市长,他做的每件事情都可以在事业发展的足迹中得到印证。

何华章生于成都市郊区的龙泉驿,1981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按何华章自己的话说,历史这个专业使他受益很大,影响到他之后的理性思维方式和为人处事的作风。善于独立思考,确立明确的坐标,注重事情之间的联系,都得益于大学四年培养起来的历史素养。

1985年大学毕业后何华章分配到四川人民出版社任编辑,1994年他和同伴筹资创办了《成都商报》,一直到2002年,他连续从事新闻出版工作整整18个年头。从党的出版工作者到党的新闻工作者,从市场报的总编辑到党报总编辑,到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编辑、总经理,真正发挥出了新闻舆论“武装人”、“引导人”、“塑造人”、“鼓舞人”的作用。2003年,执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帅印的何华章出任中共成都市市委宣传部部长,之后又当选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从传媒业的领军人物到一方政府的行政官员,何华章一直秉承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取得了诸多的成就。

引领商报 创造报业奇迹

何华章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四川人民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1994年,他有了一个可以办一份内部刊号报纸的机会。时年29岁的何华章乍一看没有任何值得重视的资本:学历史,工作在出版社。一句话,没干过新闻,他有的只是年轻人的热情和自信。从1993年底自筹资金创刊,到1994年7月,何华章和创业伙伴一直都不知道,他们办的是一份不能公开发行、不能做广告的报纸。在当时,类似的报纸在成都如过江之鲫。可以想象这张报纸的前景和生命力在当时的环境下是如何脆弱。刊号问题、资金问题、队伍问题,每一样都足以使《商报》关门大吉。但是,每当报纸遇到绝境时,何华章身上体现的那种钢铁般的意志力、坚韧不拔的精神都让人惊叹不已。商报就在这种钢铁意志的推动下,破浪前行。

经过一年的时间,《成都商报》版块的运作已基本成熟,至2000年已飙升至成都最畅销的报纸,发行量超过50万份、广告收入3亿多。联想到这是一份曾被后来商报人自己调侃为“另类出身”的内部报纸、一份在曾经是全国竞争最惨烈的成都报业战场拼杀过的报纸,我们不能不说,商报的成长和发展历程是一个奇迹。

从一开始,何华章就提出了八字的办报理念:创新、务实、理性、开朗。何华章说,首先走市场化道路的报纸必须创新。二是一些书生创业往往容易好高鹜远,要更注意务实;三是办报要理性,中国媒体的喉舌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效益是首要的,因此特别需要理性;前三条指的都是工作态度,而第四点开朗指的是内心世界的自信。《成都商报》较好地解决了理想与现实、优势与劣势的关系问题,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

在何华章的身上,有一种执著的精神。一旦是他认定的事情,他就会一抓到底,决不中途放弃。他的种种固执给别人留下了不近情理的铁面形象。在报社内部,一段时间里可以说是谈“何”色变。例如,每个单位都会有很多规章制度,商报也不例外。商报从最开始就制定了“礼金回收制度”,记者在外收取各种名目的红包是对队伍最大的腐蚀,如果谁触犯了这一条,坚决按规定处罚,无论这个人曾经对报纸有多大的贡献,无论这个人的名气有多大。久而久之,商报的每个人都知道,触犯了这一条就是触犯了“天条”。在这种“执著”精神和铁腕作风的影响下,《商报》人从不理解到理解再到适应,开始养成了认真一点、再认真一点的习惯。至今在《商报》,关于何华章铁腕的议论仍然不绝于耳。

何华章身上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市场意识。这种市场意识,实际上就是一种务实的态度。在他看来,一个信息能否成为新闻,首先要考虑的是读者的关注度。读者关注度越高,其新闻效果越好。商报另一位副总编辑杨力提到,何华章有一次给记者讲课,题目就叫:老老实实做成都市民的小学生。他就是抱着“小学生”这样朴实的心态在办这份报纸。杨力说,他最先从何华章口中听到了“民生新闻”的说法。这种彻底的精神,这种商业思维实际上就是现在提倡的职业精神,说到底,就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严格的制度打造出了一支能打硬仗的队伍。在邓小平同志逝世那天,《商报》凌晨4:30得到消息,这时报纸已经开机。报社立即通知停机,半个小时后报社几十号员工到报社待命。从5:00停机到8:23第一张报纸出来仅用了三个小时,比当时成都市所有的报纸都早。而当时《商报》用的是别人的材料,借的是别人的机器。《商报》为什么能做到?靠的就是政令畅通,团结协作。

1997年的《成都商报》发行量突破30万份大关,受到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总编辑的何华章,开始思考如何使商报发挥市场报纸主流媒体的功能,如何更好地起到正确导向的作用和舆论宣传作用。从那年开始,何华章组织策划实施了一系列的重大宣传报道:1997年的香港回归,《成都商报》以4个整版的“回归特刊”全方位、多视角地聚焦这一历史时刻;1999年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的消息传来,他立即召集编委会制定报道方案,确定当天的版面思路,成为同城媒体中最早发布这一消息的报纸;1999年《成都商报》还担当了省委省政府主办、市委市政府承办的“西部论坛”主要的宣传任务;2000年《成都商报》策划“夸父行动”,派记者前往全球24个时区迎接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这个举动不仅鼓舞了士气,也极大地提升了商报在业界的形象。

以报业为龙头 壮大报业资本

何华章认为,在首先办好报纸的前提下,壮大报业资本应该是报人的重要工作。为此,他对媒体的资本运营进行了思考和探索,提出了构建媒体、资本、实业产业链的报业经营思路。

1997年,《成都商报》全资组建成都博瑞投资有限公司,通过控股上市公司,为壮大报业经济找到了安全的融资通道。公司注册资本1.23亿元,取得了《成都商报》广告、发行经营的独家代理权。由于《成都商报》实行全员合同制,工资与业绩挂钩,报纸发行量在短短的3年内猛增到50万份,给博瑞公司带来了优良的经营效益。

目前成都博瑞投资有限公司已拥有一个上市公司和10多个子公司,是一个以传媒业、印刷、广告、出版发行、电子网络为主,涉足房地产、医药、教育等多个行业的现代传媒集团。2001年《成都商报》广告收入超过3.5亿元,成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一家进入全国广告收入前十强的报社。1997年和1998—1999年,何华章两度被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中国报协评为全国报业先进经营管理工作者。

入主党报 探索党报办报模式

2001年,何华章接受了事业上一次更大的挑战:出任中共成都市委机关报《成都日报》总编辑,受命领办《成都日报》,开始了创办新型城市党报的探索。

面对新环境新任务,何华章积极思考,主动转变观念,以适应党报的办报要求,将原来摸索出的成功的市场报办报理念和管理模式与党报实际有机结合,初步探索出了一套适应新形势要求的新型党报的办报理念和管理体制。他和报社编委会的同志提出了按照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创办“新型城市党报”、“着力打造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有效载体”、“在首先确保政治强势、舆论强势的情况下,经过一个阶段后取得市场强势”的办报目标和思路。

在党报新闻改革中,他们大胆突破了视政策性的党务政务宣传是“包袱”的认识误区,树立了党务政务信息是党报独特的新闻资源的新观念。何华章认为,党政报道作为各级党报头版的“主角”,对宣传中心工作、把握正确舆论导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何华章眼里,党报首先要真正当好党的喉舌,要把党的中心工作宣传好、报道好,这是党报的必修课。他说,这是党委交给我们的最重要的任务。其次,他又强调报纸作为媒体的传播功能,让党报也要好看、好卖、有市常他说:如果党报在媒体中影响力处于劣势,发行萎缩,市场很小,群众不订不买不看,那么党报的宣传功能是无法实现的。党赋予党报在舆论引导上的“主导作用”、“主渠道作用”是无法体现的。他说,党报人实践三个代表的最好体现,就是要打造传播党的声音的有效载体。

在确保政治强势、舆论强势的情况下,经过一个阶段后取得市场强势,争取用3年的时间展现出新党报的初步形象。这是何华章到《日报》后定下的近期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坚持已有的有效制度的前提下,创新是唯一出路。何在《日报》内部强力推行创新理念。

何华章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使《日报》在运作体系上不输于市场报纸。在用人机制上,《日报》过去评定的职称全部被存进了档案,重新根据能力和工作实绩来定岗定级。报纸出刊不到三个月,就有五个中层干部因为不能适应工作而被撤换下来。“礼金回收制”、“出版延时罚款制”、“独家漏报奖罚制”在这里仍然严格地执行,没有半点含糊。

在观念创新方面,他提出“党务政务消息正是党报一份独特的新闻资源”,改变了过去视政策性的党务政务宣传为党报“包袱”的认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实践中除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宣传报道,完成好每一个“规定动作”外,着力在“自选动作”上做文章。在具体做法上,把抽象的政策宣传“拆细”来做,既有党委政府出台某一重大政策的常规报道,又辅之以“政策背景”的介绍、读者关注的“细化条款”、以及图表、示意图等等,基本上改变了过去“会议指出”、“会议强调”、“会议最后指出”的单一、老套的报道模式。省市领导都对这张新的党报给予了很充分的肯定。

出任副市长 调整思路出实效

2003年,执掌成都日报报业集团帅印的何华章出任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部长,之后又当选为成都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协助分管商贸、文化、旅游、工商、台侨、海关、口岸及服务业招商引资工作。他按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围绕目标,狠抓项目;重点突破,整体推进;调整思路,创新举措;改革管理,务求实效,以项目推动工作,以重点突破的方式带动整体推进,使工作取得成效。

管理媒体的经历,对何华章现在的政务工作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话语方式的影响最大。他讲话很少用书面的文件语言。比如,文件语言可以说,“要加大历史文物保护的力度,”但问题是,如何做?何华章就会要求要求部门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想出点子,或者借助于法律法规,来实现这个“加大保护力度”的目标。他说,政府工作实际上就是制造一个产品,一个公共产品。设计产品解决问题的方案就是工作的方案。

在日常的工作中,何华章也十分重视媒体功能的发挥。以前去国外做城市推荐时,习惯的做法是订下宾馆会议室,人坐得满满的,看起来会场气氛热烈,但说了以后就烟消云散,当地媒体毫无兴趣。但是,现在他们就会直接在当地发行量和影响力最大的媒体上做广告,先影响公众,再用公众创造的市场需求来影响合作伙伴。在前不久举办的文化遗产保护周上,央视有4个小时的直播,这里面,成都的报道份量是最重的,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策划与众不同。与其他地方提供资料介绍的方式不同,成都提供的是金沙遗址的现场发掘这个动感的场景,镜头始终跟着发掘现场转。因此金沙也在全国很多观众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何华章重点落实的“金沙三项”整体运作,也成为2005年国内文化产业营销和城市营销的典型案例。以“金沙三项”为代表的古蜀文化的产业运作,包括金沙遗址博物馆、《金沙》音乐剧和太阳神鸟标志。金沙遗址博物馆作为成都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工作目标,已按时完成遗迹馆建设;按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打造的音乐剧《金沙》,在举行了北京首演和国内部分城市巡演,并将持续长期演出;国家文物局正式宣布成都金沙出土的太阳神鸟图案成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并在金沙遗址现场为中国文化遗产永久纪念雕塑揭幕。

市场的思维运用于政务工作,成为何华章工作的特色之一。他最关注的是大众需要不需要,要求能不能达到最佳的实效。2005年,成都市成为全国深化流通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国家“金信工程”试点城市,国家首批医药出口基地,全国第二个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锦里”被命名为全国首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蜀锦、蜀绣、漆器、都江堰放水节列入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候选名录。这些都与何华章等为首的工作小组职责明确、战术得当、工作有力分不开。

何华章在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得益于他坚持不懈的学习和思考,得益于他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得益于他一抓到底的务实的工作作风。谈到这些时,何华章说,我们要踏踏实实的做好现在,但最重要的是着眼未来。这种心态使我在获得一个初步成果,又走向一个要花很大精力的事业的时候,既不会沾沾自喜,也不会愁眉不展。我的目的不是真正拥有财富,而是为了一次又一次地把事情做出效果来。

心怀感恩 演绎幸福人生路

在父母面前,何华章是一个孝子。商报一位副总编辑杨力回忆,有一年的大年三十,他和何华章一起值班,为第二天一版的大标题绞尽脑汁,最后何华章取了一个“过年了,为咱爸咱妈斟杯酒”。他没有多解释什么,但杨力说,能让人感觉到他心底的那份牵挂。

“做人要懂得感恩,每次成功与不成功,就是一个方法上的问题。真正懂得感恩,才会有支持和回应”。简单的话,道出了不简单的道理。不管是作为一名媒体人士,还是政务工作者,何华章在冷峻理性的处事风格中都有着人性的温情一面。“最近过得怎么样”等等诸如此类的语言虽然很少能从他的口中听到,但是他总是在默默地关心着自己周围的人,关注者自己的同事和朋友;在最需要帮助的时候,雪中送炭。《成都商报》的同仁对这一点,有口皆碑。

事业一番风顺的何华章,同时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优秀女人”,这句话在何华章身上再次得到证实。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他基本上没有时间料理家里的事情,而妻子却很少有怨言,总是一个人把事情处理得井井有条。每当何华章遭遇挫折困扰,妻子则又成了他专业的“情绪化解师”。何华章笑称,“她是我最好的后勤保障。”

何华章对于母校也有着很深的情结。百年校庆时,在他和其他几位校友的积极努力和组织下,四川籍校友为母校捐赠了青铜校训墙。上书八个苍劲有力的大字“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出悠悠学子情。校训墙从开始决定制作到最后完工用了将近半年的时间。现在,青铜校训墙已经成为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鼓舞着后来的学子以此来自律。何华章还给学校写了建议书,以期学校工作的快速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已故的刘宗绪先生给何华章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那一代人,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生活习惯上既不像前一代人那么传统,也不像80年代的人那么现代。他们接受着传统价值观的影响,但又需要现代理念。刘宗绪先生从“兴趣”入手的讲课方法,使何华章获益匪浅。他现在还会翻一些历史新著,从中吸取有益的想法和观点。

何华章是一本书。而何华章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厚书读保几年的耳濡目染,商报人已经基本读懂了何华章。商报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锻造出一支具有职业精神的队伍。不得不说,何华章是一个新型的办报人,但他又是一个成熟的办报人。在政府工作的日子里,何华章仍然秉承自己的做人做事原则,一步一个脚印的前行。他坦言,顺也罢,难也罢,不患得失,就不惧艰难。